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36强赛的最后一轮比赛中,虽然以2:0战胜了卡塔尔队,但这场胜利并未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,由于新加坡队在另一场比赛中1:1逼平了泰国队,中国队才得以凭借净胜球优势惊险晋级18强赛,赛后,许多球迷和媒体感慨:“如果不是新加坡帮忙,我们可能连18强都进不了。”而曾经的中国足球名宿范志毅那句经典的“脸都不要了”似乎又一次被提起,但这一次,或许我们真的无需再哭——因为国足的真实水平,本就仅此而已。
本次世预赛,中国队的表现可谓跌宕起伏,在36强赛中,中国队与韩国、泰国和新加坡同组,从纸面实力来看,韩国队一枝独秀,而中国队与泰国队的直接对话将决定谁能以小组第二的身份晋级,中国队的表现却让人难以乐观。
首回合客场对阵泰国,中国队凭借武磊和王上源的进球2:1险胜,但比赛过程并不令人信服,随后主场迎战韩国,中国队0:3完败,彻底暴露了与亚洲一流球队的差距,次回合客场对阵新加坡,中国队在两球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2:2逼平,险些阴沟翻船,最后一轮对阵卡塔尔,虽然中国队2:0取胜,但若非新加坡队顽强逼平泰国,中国队仍将无缘18强赛。
这样的晋级之路,与其说是实力的体现,不如说是运气的眷顾,泰国队本有机会在最后一轮击败新加坡,直接锁定出线名额,但他们未能把握住机会,而中国队,则又一次在“算分”的惊险中勉强过关。

多年前,范志毅在国足惨败后怒斥:“再这样下去要输越南了,输完越南输缅甸,最后没人输了。”这句话一度被球迷视为夸张的调侃,但近年来,国足的表现却让这句话逐渐成为现实,2022年大年初一,中国队1:3不敌越南,彻底击碎了球迷的底线,而本次世预赛,尽管勉强晋级18强赛,但国足的表现依然难以让人看到希望。
范志毅曾是中国足球的旗帜性人物,他的愤怒和无奈,恰恰反映了中国足球的困境,我们或许不必再像他那样“哭诉”,因为国足的真实水平已经摆在眼前——我们就是一支亚洲二流末甚至三流的球队,晋级18强赛已经是“超额完成任务”。
中国足球的衰落并非一日之寒,而是多年积累的结果,青训体系的崩塌是最根本的原因,过去十年,中国足球的青训投入严重不足,基层足球人口锐减,导致国家队后继无人,如今的国足阵容中,依然依赖武磊、张琳芃等老将,而年轻球员中能够挑大梁的寥寥无几。
中超联赛的混乱也加剧了国家队的低迷,金元足球时代,俱乐部疯狂烧钱引进外援,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被挤压,导致国家队缺乏有竞争力的球员,而随着资本退潮,联赛水平下滑,球员的竞技状态更是难以保障。
归化政策原本被寄予厚望,但实际操作中却问题重重,艾克森、阿兰等归化球员年龄偏大,状态下滑,未能真正提升国家队的实力,而像费南多这样正值当打之年的归化球员,又因种种原因未能发挥应有作用,归化政策的失败,再次证明了中国足球的急功近利。
晋级18强赛,对于中国队来说已经是“意外之喜”,但接下来的比赛将更加艰难,18强赛的对手包括日本、韩国、伊朗、澳大利亚等亚洲顶级强队,以中国队目前的实力,想要争夺世界杯席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更现实的目标,或许是在18强赛中争取不被“屠杀”,同时积累经验,为未来的亚洲杯和下一届世预赛做准备,但问题是,中国足球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去进行真正的改革?如果继续急功近利、忽视青训、联赛混乱,那么即便是18强赛,也可能成为国足未来几年的“天花板”。
中国足球的困境,不是某一场比赛的结果,而是长期系统性问题的集中爆发,范志毅当年的怒吼,如今看来更像是一种无奈的预言,我们无需再为一次次的失败而“哭泣”,因为国足的真实水平早已注定。

真正的改变,需要从青训抓起,从联赛的健康发展做起,从足球文化的培育开始,如果继续沉迷于“算分出线”的侥幸,中国足球的未来只会更加黯淡,晋级18强赛,或许是运气,但也是警醒——如果我们不做出真正的改变,下一次,可能连“新加坡帮忙”的机会都不会有了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