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好转,北京市的体育场馆有序恢复开放,青少年体育活动也迎来了复苏的契机,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协会正积极推动青少年击剑运动的恢复工作,核心目标是“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”,在安全、科学的前提下,重拾对击剑的热爱与激情。
击剑运动迎来重启,青少年参与热情高涨
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厅内,金属剑刃碰撞的清脆声响再次回荡,身着白色击剑服的小选手们手持花剑、重剑或佩剑,在剑道上灵活移动、专注对练,时隔数月的沉寂后,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,一位刚结束训练的小学员兴奋地说:“终于能回来练剑了!在家的时候只能对着镜子练习动作,现在能和伙伴们一起实战,感觉特别开心。”
王钰副秘书长介绍,自场馆恢复开放以来,北京市各区的击剑俱乐部和培训中心已逐步恢复训练,青少年参与度稳步提升。“我们观察到,孩子们重回剑道的意愿非常强烈,击剑不仅是一项体育技能,更是他们社交、释放压力和建立自信的重要途径,过去几个月的居家生活,让许多小选手更加珍惜在剑道上挥洒汗水的时光。”
科学训练与安全保障并重,协会推出多项举措
为确保青少年击剑运动安全、有序恢复,北京市击剑协会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方案,王钰强调,协会高度重视健康防护工作,要求各俱乐部严格落实场馆消毒、人员限流和健康监测措施,同时调整训练模式,避免近距离接触过多。“我们鼓励分时段、小班化训练,增加单人技术练习和体能训练的比重,逐步恢复对抗性内容,教练员也接受了专项培训,学习如何在当前环境下科学安排课程,既保证训练效果,又降低潜在风险。”
协会还推出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训练计划,通过视频教学、云端挑战赛等形式,帮助青少年保持运动状态,王钰指出:“疫情期间,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线上经验,现在将这些资源整合到日常训练中,作为线下课程的补充,孩子们可以通过APP上传训练视频,由教练远程指导动作细节;我们还组织了‘家庭击剑趣味赛’,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,增强互动性。”
击剑运动的价值:超越胜负,塑造品格
王钰认为,击剑运动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独特价值。“击剑不仅是体能的锻炼,更是智力、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培养,它要求选手在瞬息万变的对抗中保持冷静、制定策略,同时学会尊重对手、遵守规则,这些品质将受益终身。”她分享了一个案例:一名原本内向的小学员,通过击剑训练逐渐变得开朗自信,在比赛中学会了如何面对输赢。“现在他回到剑道,第一句话是‘老师,我又能挑战自己了’,这种快乐远远超过赢得奖牌。”
协会在推动运动恢复的同时,也注重心理疏导,王钰提到,一些孩子因长时间停训产生了焦虑或技术生疏感,教练团队会通过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重建信心。“我们告诉孩子,击道的回归不是一蹴而就的,重要的是享受过程,重新发现运动带来的纯粹乐趣。”
未来展望:普及与提高并进,培育击剑文化
面向未来,北京市击剑协会计划进一步扩大青少年击剑的普及面,同时优化精英培养体系,王钰透露,协会将联合教育部门开展“击剑进校园”活动,在更多中小学开设击剑选修课或社团,让普通孩子也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。“我们希望通过基础普及,挖掘更多有潜力的苗子,为北京击剑储备后备力量。”
协会正策划举办北京市青少年击剑挑战赛、趣味击剑嘉年华等活动,为小选手们提供展示平台,王钰强调:“比赛不是唯一目标,我们更想营造一种氛围,让孩子们以剑会友,在竞技中收获成长与友谊,击剑文化的核心是优雅、坚韧和尊重,这些精神值得传承。”
重回剑道,快乐先行

在采访结束时,王钰副秘书长再次强调了“快乐击剑”的理念。“作为体育工作者,我们的使命不仅是培养冠军,更是守护每一个孩子对运动的热爱,看到他们重回剑道时眼中的光芒,我们觉得所有努力都值得,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以孩子为中心,推动击剑运动健康发展,让剑道成为他们成长中的亮色。”

随着夏日的到来,北京市的击剑场馆愈发活跃,在剑影交错中,青少年们正用汗水与笑容书写着重回剑道的故事——这不仅是一场运动的回归,更是一次心灵的复苏,正如王钰所言:“击道如人生,有起伏才有精彩,孩子们,欢迎回来!”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